loading

財團法人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

Donation
Monthly
One-time

殷海光簡介

台灣自由主義的開山大師。早年求學于西南聯大哲學系、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1949年赴台。曾任《中央日報》、《自由中國》主筆,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殷海光事1950-1960年代台灣最有影響力的知識份子,他深受羅素、海耶克、波柏等哲學大師的影響,極力宣揚反抗權威、追求自由思想,因而被倫敦《中國季刊》推崇為“台灣自由思想的領袖”。殷海光著作極豐,他的著述以深刻的思想、縝密的邏輯,以及充滿激情的文字,影響海外的知識界與民眾,代表著作有《海耶克和他的思想》、《思想與方法》、《邏輯新引》、《怎麼判別是非》、《中國文化的展望》等。

基金會緣起

故台大哲學系教授殷海光先生(1919~1969),在一九四九年以後的台灣,是一位具有典範意義的知識份子。他繼承五四餘緒,半生志業投注於鼓吹政治民主與科學理性,努力以筆的力量,對抗政治權力所散布的蒙昧與壓制。在今天,集合一些社會資源,成立一個以他為名的學術基金會,我們認為有兩方面的意義。

在一九五零年代,殷先生擔任《自由中國》半月刊的主筆,撰寫大量政論文章,讓民主憲政的理想,在貧瘠艱難的環境裡萌芽生根。到了一九六零年代,他被迫退回書齋,轉而更積極地引介西方實徵哲學與自由主義的政治理論,企圖在思想文化領域,開啟一種合理、開放而屬於現代的新精神。雖然殷先生以五十之年即已去世,政治與學術兩方面的志業均未能竟功,但是他所扮演的啟蒙者角色,卻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成為四十年來台灣民主反對運動的象徵人物之一。

我們相信,殷先生以及他的許多同道所代表的這份知識份子異議精神,值得紀念和流傳。成立本基金會的用心之一,便在於表達後起者對於先行者不敢或忘的尊重與感念。

殷先生去世已經三十多年,其間台灣的內外局面發生了莫大的變化。撫今憶昔,已有的進步固然值得珍惜,可是眼前與未來的重重問題,卻不容我們鬆懈輕忽。從幾方面觀察,自由主義的理念與經驗,仍然可以作為反省現狀、展望未來的的參考原則。略舉數端以言:在擺脫舊日桎梏之後,新興政治勢力對於分權、限權的憲政體制的建立,似乎已意興闌珊;社會習於以利害得失等效益方面的考慮作為行事準繩,因此以普遍與中立為旨的法律主治制度,依然不得尊重;隨著台灣經濟的發展,許多涉及社會正義的問題亟待正視;而多元社會所必需的寬容、開放精神,更必須面對族群、民族、國家等集體價值的嚴厲挑戰。凡此種種均足以顯示,重振殷先生一代人物的自由主義精神,在今日台灣是有具體現實意義的。

我們相信,根據自由主義的原則,思考台灣社會的走向,並協助這個社會發展自由開放的制度與文化,需要大量的學術、思想、文化工作。集合人力物力,朝這個方向多所努力,是我們成立本基金會的另外一個用意。

基於這兩方面的用心,殷先生的一些故舊、學生、以及對他的理念有所認同的人,募集一筆基金,成立財團法人,以資長期而有系統地展開工作,是為本基金會的緣起。


宗旨與業務

本會宗旨為「紀念殷海光先生闡揚自由主義與民主制度的思想貢獻,鼓勵後來者在學術文化領域繼續為自由的價值和民主的生活方式努力」,並積極辦理以下各項業務:

1.舉辦學術講座,邀請相關領域中有卓越成就之學者舉行公開學術演講;

2.舉辦學術性研討會;

3.出版本會舉辦講座之講稿、研討會之論文、或其他與本會宗旨相關之學術文化著作;

4.他與提倡學術文化有關之事項

基金會成員


故居開放參觀時間:

週二、四、六 11:00 -17:00;

週三、週五 13:00-17:00;

週日及週一休館

交通資訊:

殷海光故居:台北市大安區溫州街18巷16弄1-1號

Links
Donate